今年暑期档,国产新片的点映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热点现象。从《南京照相馆》到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从《长安的荔枝》到《戏台》《捕风追影》,从《酱园弄:悬案》到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《恶意》《你行!你上!》,绝大多数头部影片采取了这一发行和宣传策略。
点映,这一原本用于影片内部测试和口碑预热的手段,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,深刻影响着电影市场的格局。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?今年暑期档点映影片的效果究竟如何?其积极作用与弊端又有哪些?暑期档之后,这一策略还会持续下去吗?
点映成风:暑期档电影市场新潮流
8月16日,成龙主演的最新警匪动作片《捕风追影》正式上映,但在此前,该片已经进行了长达两周的超前点映,点映票房高达8719万元。
更重要的是,凭借点映积累的好口碑,该片上映首日赢得21.9%的排片占比,力压风头正劲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和《南京照相馆》,首周末票房高达2.17亿元(含点映),成为2017年《英伦对决》之后口碑和市场表现最好的成龙主演电影。
《捕风追影》的导演杨子此前执导过成龙主演的《龙马精神》,2023年4月上映后拿到2.1亿元票房,豆瓣5.3分,票房和口碑均不如人意。
好莱坞出品的成龙影片《功夫梦:融合之道》今年6月上映后在中国内地仅有区区505万元票房,加上近些年来,成龙主演的电影少有口碑和票房成功的,这次的《捕风追影》在上映前原本不被看好。
但片方巧借“超前点映”这一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宣发法宝,在正式上映之前就收获好口碑和高关注度,为上映首日赢得高排片奠定了基础,还顺便收获8722万元真金白银的点映票房,成为今年暑期档靠点映策略取得成功的又一部电影。
截至目前,今年暑期档票房前三名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长安的荔枝》都不约而同采取了超前大规模点映的发行和宣传策略,都在正式上映之前就赢得了好口碑和广泛关注。
以《南京照相馆》为例,该片7月25日正式上映,7月19日开启大规模点映,随着好口碑发酵,许多观众自发为影片宣传,“自来水” 效应显著,六天点映票房高达9798万元,助力这部定档比较晚的电影迅速出圈,为影片正式上映后的票房大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同样如此。该片7月18日上映,7月12日就开启了大规模超前点映,六天点映票房5801万元,让影片在正式上映前就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,提升了影片的热度和期待值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戏台》等影片能取得很好的票房,点映都功不可没。这些影片在点映期间,通过口碑传播和话题制造,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影院,为暑期档电影市场注入了活力。
点映效果:暑期档爆款影片助推器
点映作为一种电影发行策略,并非今年暑期档才出现,但今年暑期档点映的规模和力度却远超以往。片方为何如此热衷于点映呢?
首先,点映能助力好口碑发酵,赢得高排片。在当下的电影市场,口碑对票房的影响至关重要。一部口碑好的电影,往往能够实现票房的持续增长。点映为影片提供了提前积累口碑的机会。同时,观众在观影后的好评和分享,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话题讨论,吸引更多潜在观众的关注。
其次,点映有利于市场预热,抢占市场先机。暑期档电影市场竞争激烈,众多影片扎堆上映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让自己的影片脱颖而出,成为片方面临的重要问题。点映可以帮助影片提前进行市场预热,抢占市场先机。通过点映,片方可以在影片正式上映前就营造出良好的市场氛围,提升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《南京照相馆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《捕风追影》《戏台》皆是如此。
第三,与花钱做广告等宣发方式相比,大规模超前点映投入的票补虽然也花钱,但不仅能赢得观众真实的口碑,还能收获真金白银的票房。
正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、《影视风向标》主编胡建礼在接受《中国电影报》采访时所说:
“点映是最实在的宣传,能给片方带来真金白银。高质量影片通过点映高效积累好评,形成正向传播;反之,质量不佳或口碑两极的影片,点映则会加速负面效应扩散。强大的倒逼机制,正成为驱动影片质量提升和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引擎。”
其实,回顾我国电影市场的历史,此前就有通过点映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。这些案例为今年暑期档的影片点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
例如2018年暑期档《我不是药神》,2023年暑期档的《八角笼中》《孤注一掷》,都是借助点映创造了票房奇迹。只不过,今年暑期档点映的影片更多,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常态。
从上述成功案例可以看出,点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,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因素:
一是影片本身要有过硬的质量,这是口碑传播的基础;二是要制定合理的点映策略,包括点映时间、排片安排、宣传推广等方面;三是要注重观众的反馈和口碑传播,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引导观众的讨论和分享。
点映风险:双刃剑加速坏口碑传播
不过,点映是把双刃剑。对于质量过硬的影片来说,采取大规模超前点映的宣发策略,在今年暑期档取得了显著的效果,但对于那些质量没那么好或者不符合普通观众审美的影片来说,片方盲目跟风点映,则会加速坏口碑或争议口碑的提前传播,效果适得其反。
正所谓: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。今年暑期档,《酱园弄·悬案》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等影片堪称点映的反面案例。
陈可辛执导,章子怡、雷佳音、王传君、赵丽颖、易烊千玺等众多明星主演的悬疑犯罪片《酱园弄·悬案》在上映前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有望成为今年暑期档第一部爆款影片,片方也很自信地于6月14日上映前一周开启大规模点映,但不太好的口碑和争议,使得围绕影片的负面声音提前扩散,也提前泄露了剧情中本就不多的悬念。
该片6月21日正式上映当天虽然取得9005万元高票房,但第二天在排片占比小幅上升至39.9%的大好局面下,票房大幅下降到5415万元,随后上座率每况愈下,最终票房止步于3.75亿元。其票房远不如预期,关键原因是口碑不佳,次要原因是不合时宜的点映。
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,提前剧透是大忌,本就不适合超前大规模点映,何况在口碑不算好的情况下,片方和宣发方就不应该点映,5000万的点映票房看上去不低,其实得不偿失。
7月5日上映的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也犯了同样的错。或许是第一部的大获成功给了片方和宣发方过高的预期和自信,该片于6月28日就开始大规模点映,在口碑反馈不佳的情况下没有停止,尽管拿到了2287万元点映票房,但正式上映首日仅957万元票房,最终票房也仅有5191万元,与第一部7.94亿的高票房有天壤之别。
7月18日上映的姜文新片《你行!你上!》只提前两天点映,点映期间口碑严重两极分化,对影片正式上映后的市场表现造成一定负面影响,但点映并非其票房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。
点映前景:将成优质国产影片常规操作
今年暑期档的点映狂欢背后,是中国电影市场已深度进入“口碑为王”的时代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预测,点映将成为未来优质国产影片的“常规操作”和主流宣发思路。
不过,业内也要警惕少数影片点映时间过长、排片占比过高(甚至超过正常上映的重磅影片)的情况。这种无序竞争不仅会影响其他影片的正常上映和宣传,导致影院资源分配不均,也会影响市场的正常宣发秩序。
点映作为一种电影发行和宣传策略,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,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用。对于片方来说,应根据影片的特点,合理制定点映策略。要更加注重影片的质量,以优质的内容为基础,通过点映积累口碑,实现票房的可持续增长。
电影行业需要加强监管,制定点映的规范和标准。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,对点映的时间、规模、宣传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,共同维护电影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。
配资资深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